每年的10月8日是“全国高血压日”,今年的主题是“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血压”。中康体检网推出299(原价599元)高血压体检套餐5折检测高血压,现在下单,还有机会享受全额免单机会。
一、怎样算是高血压
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,血压≥140/90mmHg,即可诊断为高血压。
高血压诊断标准
健康血压:诊室血压读数<120/80mmHg,被定义为健康血压。提倡使用上臂式自动血压计进行有规律且规范的家庭血压测量。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,家庭血压读数≥135/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,而健康血压的读数是<115/75 mmHg。
二、高血压患者一半不知自己得病
根据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,6岁及以上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9.5%,18岁及以上调查人群高血压知晓率达到51.6%,治疗率47.8%,而控制率较低,仅为8.8%。
据本市非传染病发病监测系统统计,2014年原发性确诊高血压报告病例为472.43/10万,较2013年增长了67.74%,同时高血压的常见心脑血管并发症(脑卒中、心脏病)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,约占居民总死亡的一半以上。
三、五类人易得高血压
1.高血压家族史:临床调查表明,高血压病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。
2.超重和肥胖:资料显示,25岁至40以下人群,正常体重下患病率为11.3%,而肥胖者患病率达到44.5%;40岁至60岁年龄段,正常体重患病率29.1%,而肥胖者则高达54.1%;60岁以上年龄段,正常体重的人患病率为54.2%,而肥胖者则高达72.1%。
3.高盐饮食: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平均为每日12g,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g的标准;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。
4.长期大量吸烟: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,心跳加快,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。吸烟者易患恶性高血压。
5.生活不规律,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大: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,心理压力较大,加上缺少体力活动和锻炼,其发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。
四、高血压出现患者低龄化
现在年轻人升学、工作、生存压力大,竞争激烈,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下,导致肾上腺素过多分泌,引起血管收缩,最终导致高血压;而许多年轻白领,没有规律的生 活方式,三餐不定、坐多动少、加班熬夜、抽烟喝酒,加上夜生活频繁,饭局多,长期过多的摄入高脂肪、高胆固醇食物等,都是导致高血压患者低龄化的重要因 素。
五、如有以下症状,要提高警惕
1.耳鸣: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断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,特点是双耳耳鸣多为间断性的,持续时间较长。
2.眩晕:是高血压患者出现的最多的症状。可能的原因:1.血压降得太低或长期高血压导致脑供血不足;2.高血压可以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,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振荡,引起头晕。
3.失眠:持续升高的血压可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出现功能失调,从而间接引起入睡困难、易醒、睡眠不踏实、易做恶梦、易惊醒等失眠症状。
4.头疼:可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。血压过高时,甚至有时引发恶心、呕吐,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。
5.肢体麻木:血压波动或升高时,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,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,出现四肢发麻,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时,症状更明显。
六、血压应该多久测一次
1.正常成年人,建议至少每2年做一次全身体检。
2.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应测量血压。
3.高血压易患人群(如血压130-139/85-89mmHg、肥胖等),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。
4.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自测血压,血压达标且稳定者,每周自测血压1次;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,则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。
七、高血压的预防
1.坚持运动:维持适度的体力活动,可预防控制高血压,如园艺劳动、走路、家务、太极拳和游泳等。
2.限制食盐摄入: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。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≤6g。
3.多吃蔬菜和水果。
4.少吃快餐:尽量在家中就餐,可利于控制脂肪、盐和糖的摄入量。
5.限制饮酒:不饮酒或少量饮酒。
6.戒烟:吸烟有害健康,吸烟者应尽早戒烟。
八、对付高血压,这些食物或能帮到你
1.黑巧克力:每日服用适量有助于减少心血管疾病,如心脏病、中风。
2.黑豆:黑豆富含叶酸盐、抗氧化剂及有助于降血压的镁;黑豆中的纤维对于控制血脂和血糖都有所帮助。
3.红酒:真想喝点酒,不如选红酒吧。
4.三文鱼:三文鱼富含的EPA、DHA等ω-3脂肪酸,能够调节心律,预防心源性猝死。
5.核桃:每天吃一把核桃(约42.5g)能减低胆固醇,减少心脏动脉炎症。
6.毛豆:这种绿色豆类虽然常被当作开胃菜,但它们富含豆类蛋白,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含量。
7.豆腐:多食用豆类蛋白,摄入有利于心脏健康的矿物质、纤维、豆类中的不饱和脂肪。
8.红薯:对担心糖尿病的人来说,红薯比土豆更健康。
九、高血压的治疗
1.大多数患者需要服用降压药长期规范化治疗。
2. 降压治疗目标: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/90mmHg以下;老年(≥65岁)高血压患者降至150/90mmHg以下;年轻人或糖尿病、脑血管病、 冠心病、稳定性心绞痛、慢性肾病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30/80mmHg以下;部分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不宜降低至60mmHg以下。
3.不盲目相信小广告或伪科学宣传;不能用保健品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。
4.控制血压,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。
十、高血压体检的重要性
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,它导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是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。肥胖、长期饮酒、熬夜、中老年人群……全国10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不要说“我OK”,预防,从尽早发现开始……